果树嫁接方法有那些问题需要注意《3》
6问题与探讨。
今天借谈果树嫁接技术,重点地讨论有关果树愈伤组织的的问题。在我们的果树生产中,与愈伤组织密切的重点有三个问题:嫁接、扦插、环剥等。这三个技术的核心就是如何地产生与保护愈伤组织。而愈伤组织形成的条件是:温度、湿度、空气、弱光、激素。
1、嫁接问题。嫁接具体方法已经够多了,关键是如何用的问题。其法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创造产生愈伤组织的条件:“上露白,下登空”。以切腹接为例说明之:如果你插上接穗后两个削面上端只要能露白,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必有四个接触点(若嫁接技术高少或不露白更好,关键是要有形成层的接触点),愈伤组织主要产生于形成层。“下登空”是解决空气问题的;只要在果树的生长期内嫁接,温度是不成问题的(15-30℃都适宜的);湿度非常重要,所以要求硬枝要进行浸泡(后嫁接或封蜡)、绿枝也要放在盛水的容器里完成嫁接;包扎最为关键它与湿度、空气、弱光都有密切的关系;激素的问题关键是嫁接季节与树体的生长状况。当然,这里面有个内因条件,就是亲和性。如果往山楂、梨树上嫁接苹果,尽管开始行,后期则不亲和,不能在生产上应用!
2、扦插问题。愈伤组织与不定根是各自独立进行但同时发生,二者需要的温度、湿度及其他条件是一致的。这可作为扦插与嫁接同时进行的理论根据。
20度左右最有有利于愈合。在 10-25度的范围内都是适宜的温度,在操作中应高于气温3-5度,就是要让根先生长,不能先发芽再生根,这是经验总结,在生产中只要在扦插时覆盖上薄膜,地面上露出一个芽就可解决这个问题。这还有内源激素的运用(当然再有外源激素配合效果更好),就是进入休眠期后,把枝条剪下来,并剪成扦插要求的枝段,进行贮存。(决不能使用现从树上取下的枝条进行扦插!)因为要生根先于发芽是经验总结。贮藏就是自然催根。对此,我查阅了前人在这方面的试验,前人的经验是这样的:“一个枝条的基、中、上各部生根率是不一样:以基部为最好;枝条的贮藏时间长短生根率也是不一样的。贮藏时间长则生根率高。但也依贮存期长短有所不同:短则以基部为高;长则以中部为高。”当我看到结论时想到的是:是因为贮藏时间长根的生长可能要充分一些?还是贮藏时间长,则外界的温度也就越高?或二者兼而有之,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但我认为:进行沙藏或库臧就是进行自然催根。
3、环剥问题。环剥是当前果树生产常用的技术措施之一。这项技术措施的生产应用对我国的苹果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也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现在已经不提倡在主干即树干进行,只是在主枝或侧生枝上应用。这项技术涉及到愈伤组织形成的问题。
环剥的宽度按枝的粗度进行对于细枝有其合理性,但对于粗枝是不合理的。环剥对树体的抑制效果真与宽度成正比的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生产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时在树干上环剥的很窄,则出现全树叶片发黄,对树体长势抑制效果非常地大。有时,尽管环剥的很宽10┩、15┩、20┩…,全树叶片变色并不明显,对树体长势的抑制效果反而不如窄的大!这是为什么?经过实际调查发现:由于剥皮过窄,春季又干燥,两环之间的形成层,很容易失水死亡。这样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由两侧的形成层产生愈伤组织向中对接,愈合面凸凹不平。对树体的抑制效果大!而剥皮宽者,形成层不容易干桔,形成层的愈伤组织由里向外愈合,表面非常地光滑,对树体的抑制效果反而不大。如果是相同的宽度、相同的愈合方式,肯定是宽者抑制效果大。所以,在具体实施这项技术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环剥前要浇水。二是,在粗枝上,不宜过窄。要尽量地利用形成层愈伤组织由里到外的愈合方式。其宽度不是主要的,可按环剥宽度制一铁皮,操作时,顺着其两侧各横切一圈,再纵切一刀。取下皮后,迅速用报纸糊好。一定要避免阳光照射,用报纸包扎是解决湿度,弱光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在生产中,还有一种类似的措施就是环切,其要点一是成“环”,不成环效果不好。二是,必须“切”到木质部,只有到木质部,越过形成层,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如果真正能做到以上两点,有一圈也就够了,由于这项措施不如环剥那样直观,看不见环切的程度,而进行2圈、3圈。如此对树体的抑制效果就大了!看起来环切的抑制效果小,而往往是抑制效果大,对树体生长不利。实际利用反而不如环剥那样地可靠。
任何措施都有优缺点,关键在于实践,在于经验。正因为环剥、环切难以掌握,出现了很多的副作用,所以,避免在树干上进行。宜在枝组上进行,重点在旺枝、粗枝、或欲去掉的大枝上进行。作者:江永香柚苗,以上文章摘自《广东果苗网》
下一篇:沃柑好种植吗?